GPA
GPA计算规则 by 21-信息-tyh
出国不看4.8制绩点/加权均分,仅看4.0制绩点和算数均分(一般而言北美相对看重绩点,欧洲港新相对看重均分)。申请时的GPA包含大学前三年(及大三暑期学校)。
4.0制的绩点是学分加权平均(学分越多的对绩点影响越大),计算方法是100-85算4.0,84-75算3.0,74-60算2.0,<60算0。
算数均分是算术平均(体育和高数权重一样)。
纳入绩点计算的课程:必修课(包括专业课,军训,政治课,体育课,英语课),培养方案内的专业限选课(如信息规定8门限选课)。
不纳入绩点计算的课程:
通识课
国外交流的课程
等地为通过/不通过的课程(通常是工业系统认识)
标注后课程,不参与GPA计算,仍旧显示在成绩单上,课程名前会有星号表示标注:
超过培养方案规定数量的专业限选课可以申请标注(如信息上完了9门限选课且出分后可申请标注掉一门,申请时间一般为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如果想要申请季前完成标注,大三下就需要修满9门限选课。当然如果9门限选课都超过了85,也可以选择不申请标注)
专业课二选一课程双选,五选二课程选大于等于三门,应该也可以申请标注(不确定,请咨询教务为准)
转专业前的课程,如不在新专业的培养方案里,可以申请标注。(如交通转到信息,可以标注理论力学、工程测量、线性代数(因为大二补修了几代))
等级制课程(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按照优-97,良-87,中-77,及格-67进行换算,因此优和良都是4.0。
及格重修:>=60 且 <= 75的课程可申请及格重修,每学期最多两门,重修无补考,无缓考。及格重修及首修的课程均在成绩单上显示(及格重修课程名前加[retake]),GPA计算取二者中高的一个。一年开一次的课程需要等下下学期及格重修(如高数上),每学期都开的课程下学期可以立刻及格重修(如大学英语)。
缺考/缓考/挂科补考/挂科重修的课程成绩在成绩单上均会显示(这一部分准确度不确定,请咨询教务为准):
缺考成绩栏显示Absent(有时也显示数字分数0分或者几十分,建议出分前与任课老师沟通显示Absent),GPA按0分计算
缓考是因公、因病或有特殊情况,获批准,不参加期末考试,直接参加下学期开学的补考。补考前不影响GPA。补考后课程名前显示[defer],成绩单仅显示一次成绩(有时无人挂科可能不开设补考,建议提前与任课老师沟通)
挂科补考仅适用于首修、参加了期末考试(未缺考且挂科)、且课程开设补考(一般专业限选课无补考),成绩单显示两次成绩(挂科成绩及补考成绩,补考成绩课程名前显示[resit]),GPA取高的一次算(出国GPA计算中补考成绩几分就是几分,没有上限,不会按最高60算)
挂科重修,成绩单显示两次成绩,重修课程名前显示[retake],GPA取高的一次算
培养方案内某一学期的必修课,如果该学期不选,按0分计算。
如果需要学校官方开具排名证明,只提供4.8绩点制的首修绩点(不是均分)进行排名。
加权绩点的官方证明文件在群文件,名字叫“Grading system”
更多内容请阅读本科教务FAQ,或询问教务老师为准。
Major GPA:一般是自己算的除去专业无关课程的GPA(如军训,政治课,体育课,英语课),可以写在CV上,但不可用于正式申请(学校不会给予官方验证)。
注意:以上规则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各位可以大胆(联名)写校长信箱/对比国内外其他学校政策进行argue。
Cite:20:专栏-GPA计算方法
如何花最少时间获得能看的GPA by 21-信息-xxx
北美申请一般看绩点,MS申请绩点到达3.8/3.9即可,PhD到达3.5即可,再往上意义不大。陆本教学质量极低几乎是公认的事实,上大多数课等于浪费时间,因此本人一般翘课自学国外网课/做科研,作业抄祖传/同学,考试前做题速成,目标是总评达到85分。
一门课的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大作业/汇报成绩、考试成绩构成,且大多取决于考试成绩(期末,期中,有时有月考)。平时成绩一般取决于签到/作业。选课前打听一下,优先选不签到不点人的老师,避开少数平时成绩给的低的老师。信息学院大多老师都很宽容,有一些上课签到的老师,在明确表示自己更喜欢其他老师的教学风格希望去蹭课后都表示同意,并且正常给平时分。作业/大作业/汇报找祖传资料,课后习题找答案,没答案的找个写作业的同学,抄完拿个正常成绩。有时作业来不及抄,拖到学期最后补交,大多数老师也不会为难平时成绩。
考试成绩几乎完全取决于做了几套往年试卷(课件、作业都是次要材料),某一同学平时完全不学,考试前几天开始速成,通过做题天赋可以排进年级前十。一般数学/物理学院开的课都会公开往年试卷。信息学院开的专业课都不公开往年试卷(无法理解,是因为懒得出新题?)大多数人都在竞争保研,保研几乎完全取决于绩点,绩点几乎完全取决于手上有几套试卷(考试前如果一套往年试卷都没做过,那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事情,本人本科四年没遇到过)。有一个人人都在的学习资源群里有一些往年试卷,但一般只是所有试卷的子集。部分更有价值的试卷散布在少数人手中,一般需要人脉(认识学长学姐)来获取。想要考到85大致需要三点:(1)快速学习课程内容,形成一个模糊的认识,(2)不要脸的问学长/同学要试卷,(3)多做几遍试卷。类似朋友之间互相藏着试卷自己做的情况屡见不鲜,丑陋的单一指标恶性竞争,少花点时间混过去就好。
建议期末考试结束后,出分之前向任课老师说明:我是xxx,计划出国,出国绩点>=85分是4.0,75-84分是3.0,如果在85分附近可不可以不要卡绩。大多老师都会尽力捞。一旦出分之后老师无法修改成绩。
对于给等地的课(优良中差),优只给极少数人,大多都是良。良=87也是4.0,因此混个良即可。
总结:GPA很水,花很少的时间就能考到85,虽然有种种恶心的地方,但是优点是给了时间安排很大的自由度,可以自己做有意义的事情,期末留一两周速成即可。
针对需要特别高GPA的同学 by 21-信息-吴立昊
是否需要特别高GPA:欧洲和港新ms申请几乎只看GPA(欧洲一般看百分制算数均分),北美则更看重4.0绩点,但注意,北美有的学校会要求你把每一门课的学分和成绩录入,重新按北美标准计算你的GPA(不是东大成绩单上的!!)。但个人认为申请北美ms时GPA不是决定性因素,你的文书、科研等能否显示出你符合对应项目的招生要求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建议申请北美的同学平衡好刷GPA和其他事情的精力。
如何刷GPA(针对需要特别高GPA的同学):
大一好好学,好好做题,大一课程学分特别多,如果你大一寄了,后面要花成倍的精力补足。
专业必修课考试大致有两种,一种类似电磁场、信号,多刷题多看往年试卷即可,多找学长学姐要点往年资料;一种类似通信网、计组,需要记忆内容多,说不定哪年换个老师出题就来点新变化,学习群也都有往年总结的一些资料,但不要只死记硬背这些资料,自己对照老师ppt总结,结构化记忆,有的课程如通信网可以看王道考研书。
专业任选课是刷GPA的重要一环(很多课程能刷到98-100),在精力足够的前提下可以在大三多选任选课。选课前了解清楚考核项目、标准和往年成绩,做pre/写论文/考试稍用心一点,并且在期末可以和老师说明该课程仅对出国有用,对保研/评优无影响,夸夸老师的课程设置,一般都能拿到95+。
评优良中的实验课一般都会先讲清楚评价的人数比例和考核要求,一般来说实验报告要写的整洁详尽(不瞎扯的前提下多写一点,可以拓展的地方都写上,图片排版美观)。要验收的课程(如计组)可以多做一点功能,要考核的课程(如微波实验)提前复习好每一个平时实验的细节。
烂分课比如形策、领导力素养、就业导论实际上是最不费精力的(但也许费时间),能拍视频就拍视频而不要念ppt,写论文ai写完自己改改不要太拟人,并且加点东大元素不要一看就是啥课都能用的。有的老师有回答问题加分之类全拿满,恰点烂分比绞尽脑汁复习专业课轻松。
不管什么课,平时课下多找老师问问问题,实验课积极主动刷点存在感,期末考试前的答疑都不要缺席,找老师套套话,多问问,看看别的同学问的什么问题,都能帮助你拿到95+。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