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 19-AI-何远洋-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CS-PhD

个人基础背景

东大GPA

-

出国GPA

3.23/4.0;83/100(出国成绩单上的不加权的平均分)

TOEFL/IELTS

总分:7.5 阅读:8 听力:8.5口语:6.5写作:6.5

GRE

总分:语文:数学:写作:

科研

IJCV二作

竞赛

-

交流经历

实习经历

新加坡A*STAR IHPC实习一年,沙特KAUST AI Initiative实习半年

荣誉

-

推荐信

港中深合作教授*1,哈工大合作教授*1,

Diversity

联系方式

QQ 2200145617

录取结果

学校

项目名称

Timeline

录取结果

NUS

AIS-M.Tech

2022.11.20-2023.2.10

AD(无奖)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CS-PhD

2025.5.9-2025.5.12

AD(全奖)

选择出国(境)的原因

一开始觉得国内学硕时间太长打算本科就业,但是家里人反对,于是折中选择了时间较短的国外授课型硕士。后来在读硕士的过程中经过了体验和权衡所以选择了读PhD这条道路,而具体的PhD项目选择更多的是因为导师而选择了国外就读。

选校 / 最终去向

最终去向: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爱尔兰

选校思路:我对于PhD项目选择的认识是导师>学校,所以选择了之前合作过的老师。因为时间的原因(申请其他学校需要等到26 fall入学),于是没有申请其他学校。

TOEFL / IELTS / GRE备考

雅思:裸考

文书撰写

CV模版简洁清晰即可,我申请的项目没有要求PS所以没有提交PS,有学校模版的application form按要求填写即可

科研 / 暑研 / 交换 / 实习 / 要推荐信

科研:在新加坡读授课型硕士的时候在科研机构A*STAR实习了一年。因为是授课型硕士,从学校得到的科研机会有限(虽然实习也是通过学校平台nus talent connect找到的),所以刚入学就很早去找实习并且幸运找到了。在A*STAR的实习应该和国内研究生科研内容比较接近,导师会提供计算资源和科研指导。

在NUS硕士毕业之后觉得自己申请PhD的成果和经历还没有准备充分,于是申请了KAUST AI Initiative的实习。但是多轮面试将timeline拉的很长,大概走了四五个月流程才入职。KAUST的导师是六位数citation领域大佬,对个人指导的时间精力有限但是相应地有更多自己探索的自由度。

推荐信基本上是问论文的合作者要的,论文一般有多位senior author,可以问他们要推荐信。

本科时间线

授课型硕士的申请要求相对低,本科除了考了语言没有做其他的准备。后续的准备基本上都是在硕士阶段和硕士毕业后gap阶段准备的。

申请季你最后悔 / 做的最正确的(一些)事情

感觉做的比较正确的事情是在有比较充足的科研经历之后再确定是否申请PhD项目,因为PhD项目需要的时间精力成本很高,个人建议在有进组科研的经历并确定自己想要申请PhD项目之后再确定入读,而不是根据他人的建议或要求选择PhD项目。

如果有同学在本科阶段已经非常确定要就读PhD项目的话可以尽早准备,积累的科研经历和成果可以提高你申请成功的项目的级别。但是读硕士过渡或者进行科研实习过渡也都是正常的个人选择,自己权衡合适的机会即可,无需给自己设置硬性指标必须要根据什么timeline来。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