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 21-物理-nowhere-PHD
个人基础背景
东大GPA
3.9/4.8;Ranking:2/72
出国GPA
3.82/4.0;89.48/100(出国成绩单上的不加权的平均分)
TOEFL/IELTS
总分:109阅读:30听力:30口语:22写作:27
GRE
考了两次都没上320,申请时就没使用
科研
两段跟着学校老师的科研,没有论文发表。
竞赛
对于申请PHD这部分关系不是很大
交流经历
NUS交流一学期
实习经历
无
荣誉
国奖
推荐信
两封东大教授
Diversity
对于申请PHD这部分关系不是很大
录取结果
学校
项目名称
录取结果
Duke(彩票)
PHD
REJ
Princeton(彩票)
PHD
REJ
Rice(主申)
PHD
REJ
HKU(主申)
PHD
OFFER(全奖)
Upenn(主申)
PHD
REJ
NYU(主申)
PHD
REJ
UCR(保底)
PHD
OFFER(全奖)
NEU(保底)
PHD
OFFER(全奖)
选择出国(境)的原因
本人是南京人,已经在南京生活了22年了,想出去看看,因此选择出国。目标地区是美国,因此HKU给了offer没去。
选校 / 最终去向
暂无最终去向,因本人美签被拒,现在处于家里蹲状态。今年Trump把funding砍了之后导致今年PHD申请非常之难,整体选校水平会下降一档次。如果你想去HK,本科阶段的GPA和排名很重要,导师的connection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HK发offer时间会早于US,一般在2、3月份,因此你需要在美国offer之前决定是否去HK,没法作为保底。对于PHD申请,学校的排名当然是一方面,导师更是重中之重。一般刚入学的年轻AP会急着要PHD学生,这有好处也有坏处,一方面你容易找到学校排名比较高学校的AP(比如给我offer 的NEU老师),另一方面你不知道这个导师人怎么样(是否push)、也不知道科研能力如何。如果你选择年纪较大的导师,他的资源会更多,科研成果会更丰富,但是也有仗着自己年纪大没有学术压力,就不怎么发文章的老师,这会让组里的同学痛不欲生。并且PHD申请,学校的地理位置也是一方面因素(毕竟你要在那里生活至少五年),如果在那种排华或者混乱的地区,也是非常不好的。对于美国的PHD申请,导师的connection非常重要。因为现在出国越来越卷,美国导师一般都只会接收他认识人推荐的学生,就算你发了很多文章,对方老师也不一定会要你。而且出国看专业,有的专业不好发论文,不好发论文的专业纯看connection,有的专业容易发论文,容易发论文的专业肯定要在有论文的基础上再谈connection。我认识南大物理(不好发论文专业)的同学,没文章通过导师推荐去的Upenn和Duke。
TOEFL / IELTS / GRE备考
TOFEL和GRE是上辅导班的,但是上完我发现没有任何必要的。因为TOFEL你想要考高分是可以通过背单词和刷题做到的。对于阅读和听力,在单词背熟的基础上,考试前通过小站托福刷刷手感,就能够考的比较高。而写作和口语,背诵对应的模板在考场时临时发挥就好,不用过于华丽的辞藻,一般这两项分数不会变化太大。GRE我认为是完全没有必要考的,首先是要背诵大量的单词,背诵了考试也不一定会做上面的题。再者PHD申请基本不看你GRE成绩的,很多学校都是OPTIONAL。
文书撰写
找的中介机构
科研 / 暑研 / 交换 / 实习 / 要推荐信
我的科研就是SRTP项目,交换也是学校的交换项目。个人认为对于申请PHD,只是到外面去上课的交换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可以去问问你本科生导师,有没有你目标院校/地区的资源,能够推荐你过去研究一学期/一个暑假。一来如果你干得好可以要强推,二来可以熟悉科研环境和地区环境是否与你预期一致。一定要注意的是PHD申请最重要的就是connection,论文有最好,没有也别焦虑。
对于推荐信,就直接和带你科研的老师说就行,一般都会给你写的。
本科时间线
大三参加科研项目,大四之前将TOFEL/GRE考过,大四开始套磁和写文书。
申请季你最后悔 / 做的最正确的(一些)事情
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去参加暑研,到美国线下找目标导师做一段时间科研,会对申请很有帮助。
其它…
对于之后出国读PHD的同学,我只能说谨慎选择。Trump上台之后PHD会越来越难申请(之前同学能申请到30-50名的学校,今年只能申请到50-70名的学校,明年谁都不好说),而且相应的HK/SG的PHD也会越来越难申请(因为好多C7和清北的从选择美国藤校变成了选择HK/SG)。并且如果你是STEM专业的,一定会卡你签证,我认识的所有人无论敏感不敏感都被check,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个月。最后,你也不确定你是否适合搞科研,如果不喜欢搞科研,选择PHD就是坐5年牢。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