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 21-信息-陈思颖-KTH-INE-MS 3+2
个人背景
东大GPA
89/100;Ranking:前30%
出国GPA
3.79/4.0 (截止申请时)
IELTS
6.5;听力:6.5,口语:5.5,阅读:7.5,写作:6.5
GRE
无
科研
SRTP
竞赛
高数竞赛省二国三;数模美赛 H 奖
交流经历
无
实习经历
无
荣誉
至善学子奖
推荐信
东大教授+副教授
Diversity
无
联系方式
18128108181 / Siying Chen
录取结果
学校
项目名称
Timeline
录取结果
KTH 3+2
EE-Information and Network Engineering
2024.1-2024.3
AD(无奖)
为什么出国 / 3+2
21年正值疫情入学,大一上成绩平平遂一直把保内作为奋斗的目标,后来大二绩点有起色基本也确定可以保东大了,但是因为在车大卷的难受,不愿再续费三年,加上大二寒假疫情突然放开,于是有了出国读研的念头。然后和父母沟通获得支持,比较担心的一点是费用,美英的费用超预算,港新一年时间太短,并持续关注 SEU 的合作项目,最后确定 KTH 3+2。
一开始了解 KTH 3+2是因为身边有几个学长已经申请该项目了,并且反馈良好。这个项目的优点是非常省时省钱,五年读完本硕,而且硕士是实打实的在瑞典待了两年,钱的话东大+江苏省政府给的报销很慷慨,可以覆盖我一年的学费了,然后考虑到后续的找工,瑞典有爱立信这样的大厂、英语够用等等。
IELTS 备考
大家都戏称 KTH 3+2 点击就送,其中一个最大的门槛大概就是语言,IELTS 总分要求6.5,小分要求5.5。我英语其实一般,但是头铁没报班,大二暑假开始准备,10月份去南理工考笔试。备考全靠一套继承的剑雅真题、G老师、b站的几个up,听力和阅读大概两天刷一套剑雅的题目,对完答案自己再想一想、多听一遍;写作跟着几个b站的up学模板(链接丢在下面);口语的话把真题丢给G老师并让它饰演考官,该方法适用于前期,但我觉得临考了还是得找一两次真人 1v1 的练习,本人考口语时因为听不清题目而大翻车,结合出国一年后的感受,口语还是得靠多交流对话才能练好的。
特别鸣谢 bilibili: Vince9120(写作),丸子Tina(写作), 天狗吃月亮128(听力)
文书
文书不重要,有就好了,推荐 DIY。
最重要的是匹配度,这边的硕士课程基本都有前置学分条件(包括入学后的选修课),3+2有一个匹配 list,在 list 里面的 programme 都是已经匹配好的,如果想选 list 以外的 programme,建议多了解一下 entry requirements,我知道不少同学选 list 以外的专业被拒了。
CV 和动机信找模板再用 GPT 润色一下即可。推荐信自己先起草,然后找教授签名,尽量找比较熟和 nice 的教授(毕竟文书不重要,就不要纠结title了),我找的两位导都是很爽快就答应了。课程描述是 KTH 申请比较特殊的部分,但是车大有很多往年的学长学姐,可以找ta们要一份参考一下。
如果按照 list 中的项目申请,KTH 参考的基本只有成绩,信院申请的 bar 大概在 83/100 ,85 基本稳。我申请的时候想冲一冲奖学金,均分90/100,但是以失败告终,后来入学认识拿奖学金的朋友,ta有一段比较正式的科研,所以我个人估计奖学金门槛是 90/100 + 一段项目经历。
时间线
2023.7 - 2023.10(大二暑假+暑校):准备雅思,考试(建议早点准备,毕竟大三课程压力不小)
2023.9 - 2024.1 (大三上):收集各种资料,选专业,写文书
2024.1 - 2024.3 (大三下):坐等开奖,办签证
2024.3 - 2024.6(大三下):收到offer,交学费,学费和签证搞定后去办居留卡(居留卡可以去上海办,带上SEU在读证明),选宿舍(KTH保障国际生的宿舍,刚到一般都是住学校提供的宿舍,小贵但是适合过渡)
2024.8: 欢迎落地夏天的瑞典,一年中最棒的季节
这里我再补充一下后续的时间线,3+2意味着大四和研一双线并行,这一年肯定会比较累(问就是刚熬过去累累的):
2024.9 - 2024.12(大四上):这段时间我基本在挣扎 KTH 英语授课,和适应北欧逐渐变黑变冷的天气。这一学期SEU的事情比较少,体育课线上打卡,形策期末记得完成;找毕设,正常和东大导师邮件/wx联系确定选题,事先说好远程做,找一些仿真复现类的选题,毕竟不可能去实验室。
2024.11 - 2025.4:间断性投简历,找暑期实习(瑞典本地)(如果找国内实习可能时间再晚一点)
2025.2 - 2025.5 (大四下):做毕设,KTH的课程同时进行,建议选轻松的课 or p4少选一门,我没这么干结果最后半个月差点熬废了,毕设论文+两门考试+答辩。毕设全程都是可以线上完成的(系统提交、线上答辩),唯独交论文纸质版的时候得刷人情卡让同学帮忙跑一下。
2025.5 - 2025.6:最后有很多琐碎的事,提交课程替换认定、提交留学心得、准备机票报销材料、打印英语双证。
INE就读体验
还有几天本人就在瑞典待满一年了,聊一聊在KTH INE的就读体验。当初为什么选 INE 而不选 Communication System,两个专业区别其实不大,后续选课和找工自由度也高,很看个人,于是选了 INE 因为它在主校区。INE 包含通信、网络、信号处理,我选了 INE 里面的 Networked Systems track,从通信转向偏网络的方向。
课程压力不小,刚开始的必修课如 Signal Theory、Digital Communication、Internetworking ,是东大本科几门课的大杂烩,学的更深一点,而且考试上来就是五小时,给几道有一定计算量的大题,并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及格的,好消息是可以免费重考无数次。
上完专业和 track 的必修课之后大约有一半的课可以自己选,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广,从就业瑞典语课到phd的硬核课程。最后半年是毕业设计,这边大部分同学会找企业做,一来攒实习经验赚米,二来毕业后有机会直接入职;也可以联系 校内的教授做毕设。
再说一下本人上课的感受,教授很 nice 且负责,上课深入浅出,虽然有时候是录播课,找 ta 们问问题乐于解答,也很欢迎同学联系暑研 or 毕设;课程一般还附带一些 lab,由 phd 负责,或者有的课程干脆就是一个大的 project,这些项目好好做之后可以放在 CV 中。
科研
由于是授课硕,KTH MS 其实和东大本科很类似,一年半上课 + 半年毕设,其他科研项目则需要自己关注,平时上课期间有兼职的 RA,暑假有全职的 Research Intern,本人目前正在干后者。
我前期投了很多企业的暑期实习,但是 0 offer。后来在 p3 上 Queueing Theory 遇到我现在的 supervisor,我觉得这门课蛮有意思的,学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下课时不时问教授问题,于是在这门课的尾声我斗胆询问了一下是否有暑研的机会,教授说可以找一些和排队论的选题,后续便是申请 funding 等等。个人觉得暑研首先就是得大胆问,我联系两位曾经上过课的教授,ta们都表示乐意,其次还看对学生的整体印象、学过的课程、成绩单,所以遇到心水的导,建议好好上课争取拿 A / B。
瑞典其实也是人情社会,networking 可以帮你获得很多机会。而教授是一个经常被忽略但是很有用的人脉,ta 们和工业界 or 学界都有联系,不仅有暑研 / RA / 毕设 / phd,还有一些企业的毕设机会等等,不妨多上他们 linkedin 和个人主页看看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找工
我倾向于在瑞典找工,最大的理由就是卷不动了,这边早九晚五、可远程办公、周末完全不回邮件、年假三十天,一到暑假办公室的人都集体度假去了。但是近年来就业市场也在紧缩,暑期实习几乎是最难找的,因为坑位很少,举例爱立信今年的录取率是 400 / 12000,本人悲伤当了分母;后续找毕设情况会相对好一些,如果有意向留在瑞典,毕设 + 转正是一个推荐的路线,还要提前了解部门招不招新人。
生活
最后聊一些主观的感受,瑞典的生活和国内差距还是蛮大的,身边的同学朋友对于未来的去向也有不同的想法。
除了上面说的工作不卷,我还喜欢斯京不仅有很方便的生活圈(北欧首都),还有很舒服的自然环境,可以尝试各种运动,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小长假搭廉航打卡欧洲各国。最大的缺点是冬天漫长的黑夜,以及吃不上地道的中餐,物价偏高,没有国内的娱乐项目,如果长期留在本地最好学一学瑞典语。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