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 21-信息-孙俊哲-Aalto University-Health Technology Engineering-MS
个人基础背景
东大GPA
(暂无)
出国GPA
3.57/4.0;85.68/100
TOEFL/IELTS
总分:7.0 阅读:7.5 听力:7.5 口语:6.0 写作:6.0
GRE
无
科研
两段SRTP项目,校内导师实验室实习
竞赛
无
交流经历
无
实习经历
无
荣誉
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没有用处吧大概~)
推荐信
东大教授x2(导师和课程教师)
Diversity
社团、学生会、文教中心、支教队长…
联系方式
微信:sun1216828308
录取结果
学校
项目名称
Timeline
录取结果
Aalto University
Health Technology Engineering
12.27– 4.27
AD(无奖)
KTH/LUND
Information Network Engineering
1.15– 4.1
AD(无奖)
TUE
EE(Health)
11.1– 11.21
AD(无奖)
NUS
Signal Processing & Machine Learning
1.24 – 3.7
AD(无奖)
个人感悟
在想这部分到底能说一些什么呢?我并不是学业优秀、科研经验丰富的学生类型,在本科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思考到底为什么要读这个专业,很多时候学习的乐趣对我来说只是很短暂的闪现,而压力和困扰则是长久的。在做出出国的决定前犹豫了很久,不确定是否还要继续这个专业的学习,有想过考研跨考其他的学科或者毕业工作。比较幸运的是利用大三下的暑期实习,我找到一门比较感兴趣的研讨课的老师,在他那里提前接触到了科研工作的相关内容,同时那位老师也有在欧洲学习的经历,这对我明确之后的方向有很大的帮助,也增加了继续学习的信心。
出国对于我来说像是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除了已有的学业背景之外几乎是从零开始,因为之前完全没有出国的经历,所以在专业学习之外,我更想考虑的是在当地的生活以及学校整体的环境和氛围。自己浏览项目、寻找感兴趣的院校,虽然最后大部分的专业方向还是和EE相关,但在整个过程中我还是考虑了蛮多不同的专业选择,像是Neuroscience、HCI、Biomedical(最后选择的Aalto也是一个比较交叉的programme),也算是在电子信息专业就读带来的好处,至少可供选择的方向比较广。
选校 / 最终去向
芬兰对我来说最大的吸引力是有大量的学生优惠,食堂、住宿、交通等方面上的花销都相对较低。同时,Aalto大学不限制学分以及选课方向,这意味着你可以选择任意你感兴趣的课程方向,ta本身综合类院校的属性也让我比较喜欢,而且Aalto申请的方向也是最契合我志向的,最后一股脑就做下了这个决定。
芬兰社会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很大,相较于前几年,奖学金缩减,学费、生活成本增加,以及芬兰当地的就业环境也不如周边的其他国家(瑞典或者荷兰),再加上语言上的困难,似乎不选择这里的理由也很多。但在芬兰的这些天,依然能感受到这个城镇的魅力,大量的森林、步道,随处可见的无障碍设施,良好的治安,以及很多友善的人,还是会觉得这是不错的选择。在课程和活动上接触认识到了蛮多中国\国际同学,大家都有着不同的背景,认识了一位朋友是申请的欧洲奖学金项目(Erasmus),要在三个不同的学校学习,同时在Aalto做课程的coordinator,真的很佩服ta能有这样的能量,也想到如果没有出国的经历也许永远也无法接触到世界和人的这一种可能性,所以还是非常珍惜这次出来的机会…
至于之后芬兰“漫长的冬天”只能接下来再慢慢感受了。
TOEFL / IELTS / GRE备考
当时报名了校内的新东方,但课程密度太大很不合理(应该是周三和周六全天),上了一半又转去了在新街口的班。个人认为最大的帮助是阅读和听力,有老师带着分析以及有一些具体的方法论可以参考,但像是写作和口语则主要是平时的积累,自己当时在课程结束后找了免费的网站刷题,在大四开学前去考了雅思。因为欧陆大部分学校对语言的要求不算太高,比较幸运考了一次后的分数也是基本够用了。
文书撰写
这方面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基本上是独自完成的,用ChatGPT润色,然后在Latex里排版,罗列了一些本科阶段的经历,讲一下对于这个专业和院校的兴趣所在。后来也反思了一下,当时一些处理还是有点匆忙,也许能多结合一些自己的经历(?)以及找有经验的同学帮忙检查。
科研 / 暑研 / 交换 / 实习 / 要推荐信
推荐信一份是毕设的导师,另外一个是课程的老师,总共给四个老师发了邮件,也都得到了回复,感觉东大的老师在这方面还是挺支持学生的。
申请季你最后悔 / 做的最正确的(一些)事情
感觉在申请的过程中,身边的同学都是各自为伍,交流的比较少,当然在东大申请欧陆的本身也是比较小众的选择,除了KTH3+2的同学,少有这方面的信息。如果能尽早开始准备,多投几所院校以及多询问身边同学和学姐学长的意见,或许收到奖学金的可能性也会更大一些。当然如果有同学需要我的帮助和建议可以随时联系我,很高兴能提供一些支持☺️。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