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研
by 21-信息-tyh & 21-AI-谢宏扬
概览
暑研通常是大三升大四暑假,在攒够了某一方向的connection/paper/科研经历,联系国外教授进行暑期科研(少数优秀同学可以考虑大二升大三暑假)。很多教授招PhD只招合作过的学生,即在暑研学生里发return offer。注意暑期研究一般是暑期线下去国外做科研,但是暑期之前可以先线上做一段时间,这就意味着下面提到的时间点只是单纯联系暑期科研的时间点,实则联系国外教授进组可以更早,有了成果之后就可以尝试联系。暑研一般有以下途径(按优先级排序):
学期+暑期交流时做科研:学期交流涉及学分替换,一般必须走SEU官方合作项目
自行套瓷线下暑研
国外院校官方暑研项目
SEU官方合作暑研(见:SEU合作暑期科研)
自行套瓷线上暑研
优先级排序的逻辑:线下>线上(无时差问题方便合作,线下可以和教授/PhD更深入地合作交流,周末出去吃顿饭听到的八卦/信息都是互联网上很难查到的);时间长>时间短;在有一定成果产出的前提下,自行套瓷一般可以去到比SEU合作项目更好的平台,建议优先考虑自行套瓷(对于科研背景弱的学生或想转方向可以优先考虑SEU合作项目)。
暑研(至少美国、EECS)几乎都是完全自费的。暑研的花费(除非自行套瓷线上暑研)一般包括签证、机票、几个月的生活费。生活费因地而异(如:比较节省的情况下,UIUC附近可能一个月1500美金就够,加州可能需要3000美金)。香港暑研似乎一般会给工资。
暑期科研的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对于官方暑研项目,一般起始时间相对固定。对于其他自行套瓷的暑研的起始时间点,如果不通过学期交流,只能等SEU期末考试结束7月开始,如果通过学期交流,一般5月/6月开始;对于结束时间点,如果SEU暑期学校和大四上学期前几周的课程可以线上混过去的话(如信息学院从24年起要求大三暑期学校的实习课必须有公司盖章,不支持海外科研,要不搞定公司盖章混过去要不argue;大四上前几周的课选好说话的老师,基本没问题),可以晚回来,直到签证滞留期结束。(对于计软智学院的同学,加入卓工班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暑研时间,因为可以自主安排卓工实习的起止时间,而非卓工的同学需要按SEU校历正常开学进行课程设计)。
一般暑研的录取bar远低于PhD录取bar,是进入top lab接受科研训练的绝佳机会。
请避开中介付费暑研。
学期+暑期交流时做科研
指大三下学期在国外院校交流,在同校上暑期学校延续F1签证进行科研(注意,如果学期交流和暑期交流是不同学校,需要出境再入境,最简单的方式是从San Diego走到墨西哥再走回来;如果是同一学校,无需出境再入境)。暑研一般最早12月/1月就应该套瓷,但是这里学期交流无签证问题,最晚3月/4月套也可以但不推荐。
优点:
SEU一般6月底才结束考试周,而美国semester制学校(如UCB)5月初就放暑假了,这意味着多出了整整两个月的全职科研时间(对于quarter制学校如UCSD,6月初才放假,但相对SEU也算早了)。如果学期交流时就进组,可以有更多科研时间
可以在做线下暑研的同时保留F1签证,方便后续硕博入境
缺点:
理论上只能在暑期学校周边进行科研(如在UCB上暑期学校,可以考虑找UCB、Stanford、UCSF、在旧金山or硅谷做startup的美国教授做科研),主要是因为暑期学校的水课可能需要线下参与。不在学校周边也是可操作的,比如租一个学校附近的房子把地址上传登记系统,再转租掉飞去其他州的学校租房子线下暑研
SEU官方学期交流项目一般可以去到最好的平台是UCB,以下是几个24 Spring&Summer UCB CS的DP:
SEU本科,大三下UCB交流,学期内并未进行科研。3月底套瓷暑研,当时背景是一篇EI一篇SCI三区,套了约30个教授,2个回复不收,2个回复starter project,一个给面试,其他未回复。之后面试过了,使用UCB最晚的暑期学校(Session E)水课续签证,先跟着在旧金山做startup的top10教授,运气因素之后又在Stanford做,一共做了5个月科研,十月初回国(滞留期2个月待满)。
港本,大三下UCB交流,来UCB前已有2篇顶会。选梦导的课、上课积极,学期开始时带着research statement去office hour成功进梦导组,学期内大多数时间用在科研,暑期通过暑期学校续签证全职科研,return梦导PhD。
其他一些陆本的同学,大三下UCB交流,来UCB前已经有一些文章,在学期交流中/后进UCB组并续暑期学校进行科研,暑期均有文章产出。
有人可能会考虑学期交流之后套瓷其他学校暑研,这种情况是不推荐的,因为学期交流通常是F1签证,暑研通常是J1签证,需要离境回国申请J1签证,有等待check的风险,再去美国做暑研。且硕博要重新申请F1签证(信息准确度不确定,请自行验证)。
其他的思路:三下+暑期+四上进行学期交流,同时做科研,一直做到申请季。
(更多内容见:SEU合作学期交流)
自行套瓷线下暑研
自行套瓷暑研指大三下在SEU上课,暑期出国做暑研。一般最早12月/1月进行套瓷,最晚2月/3月套也可以但不推荐(办签证需要很长时间)。如果教授要你,一般会协助办理J1签证。自行套瓷一般需要比较优秀的bg。
注意:少数教授不愿意协助完成 J1 签证办理的事宜,甚至要求学生拿 B1 签来做暑研,这是违法的。
(更多内容见:套瓷、面试)
国外院校官方暑研项目
整体不推荐,因为项目时间通常和SEU校历冲突(2024时向SEU教务处申请线上期末考试的请求,被一刀切式拒绝)。大多都需要美本学生身份/美国身份才能申请,如果是不需要身份的项目:
好的项目一般需要极强的背景或connection(对于SEU学生几乎不用浪费时间申请),如Caltech SURF,CMU RIS(今年LTI好像也开了),Stanford UGVR,春研(可能得休学申请)
其他项目对于科研背景弱的学生或想转方向的学生有申请价值,对于有一定产出的学生一般自行套瓷可以去到更好的平台。如HKU SRP、KAUST VSPR、Vanderbilt VUSE、Utah SPUR、Singapore International Pre-Graduate Award (SIPGA)
大多项目在12-2月截止申请。学校官方项目可能提供结构化培训(如MIT PRIMES)、也可能提供含有研究学分的成绩单或项目证明文件(如UCI暑研),使暑研流程更加规范,这样即使短时间的暑研没有论文等成果产出也能留下一些科研痕迹。但是由于收集项目信息和申请非常耗费精力,建议大多数人可以放弃国外院校官方暑研项目,转向自行套瓷。
更多见:https://github.com/GuangLun2000/summer-research-app
自行套瓷线上暑研
线上暑研的优势在于突破地理限制实现跨时区学术合作,这样可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并节省签证、机票及海外高昂生活费等开支,尤其适合实验设备依赖度低的理论研究或编程类课题,同时能通过异步沟通降低即时交流压力;但其弊端也较为显著,包括难以建立深度的connection、缺乏非正式学术交流场景(如组会后的咖啡时间讨论往往能加深和教授的联系)、时差导致的协作效率下降,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线上暑研在顶尖实验室招生选拔中的作用。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