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 21-电气-张华域-UCSD-ECE-MS

个人基础背景

出国GPA

87/100

IELTS

总分:7阅读:8.5听力:7.0口语:6.0写作:6.0

GRE

总分:323语文:155数学:168写作:3.0

科研

三段科研经历(一段产出一篇IEEE会议)

竞赛

电赛、电子装配竞赛等专业相关的和一些增加diversity的竞赛

交流经历

大四下去NTU做毕设(3.5+0.5+1项目)申请的时候没写

实习经历

小米-工业设计部门-电子设计工程师

荣誉

一些奖学金和荣誉称号

推荐信

东大教授*2,实习Senior manager*1

Diversity

重点写了乐队,篮球赛,学生工作,支教(视不同学校要求和偏好而定)

联系方式

wx:zhy13834757881

录取结果

学校

项目名称

Timeline

录取结果

Umich (彩票)

EE-MS-VLSI

11.26 – 4.22

REJ

UIUC (彩票)

EE-MEng

11.23 – 2.27

REJ

UCLA (彩票)

ECE-MS-ces

11.13 – 3.26

REJ

Cornell (偏彩票)

ECE-MEng

11.18 – 3.19

REJ

UCSD (偏彩票)

ECE-MS-EC78

11.15 – 1.30

AD(无奖)

UPenn(主申)

EE-MS

11.28 – 4.2

AD(无奖)

Northwestern(主申)

EE-MS

11.29 – 4.12

AD(无奖)

Columbia(主申)

EE-MS

11.21 – 2.18

AD(无奖)

USC(偏保底)

EE-MS

11.8 – 5.10

AD(无奖)

NYU(保底)

EE-MS

11.8 – 11.21

AD(小奖)

NTU(保底)

EEE-MSc-ET

11.8 – 2.6

AD(无奖)

个人感悟

个人认为申请master没有过多需要特别注意的,搜集信息-找准定位-选好方向-提交材料即可。准备阶段可以看看历年飞跃手册中的经验以及网络资源,我在此不过多赘述,只要用心了解和学习肯定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选择出国(境)的原因

个人选择出国的种子始于大二时才正式开始的对未来的规划。

工作:我不打算太早工作,因为感觉本科学习到的东西和培养的能力有限,想继续深造。

国内升学:当时成绩位于同级中上游,选择保研的话可以在提升成绩的基础上多搞竞赛和科研,当时估计应该是擦边保研(现在看来确实是这样)。但是在之后自己的亲身科研和学习以及学长学姐的现身说法里慢慢对国内研究生工作的实际效率以及本身的三年时间长度产生了些许抵触,致使我越来越倾向国外升学这条路。对于考研,本人并不待见这种升学方式,但应该适合本科阶段经历和产出很少的或者很想升学但保不了的学生,各位读者见仁见智。

国外升学:作为一个比较标准的小镇做题家(高考前),大二时的我对这条路可以说是完全不了解,但是在这一学年的主动了解下也有了初步的印象和规划。升大三前的暑假我已经基本排除了工作和考研,而除了准备语言,保研和留学的绩点以及软背景(科研等)提升要求比较相似,于是决定一起准备。如前文提到的,就是在大三的一年科研以及交流里二者间的天平逐渐向留学倾斜。不得不说,在即将开启申请季时我对留学的向往没有很强烈,直到大四下学期去新加坡的NTU体验了国外科研的氛围、遇到了耐心的教授以及实验室的前辈,我才确定了选择留学对于自己而言是正确的。

上述为本人的大致去向规划历程,仅代表个人观点,供参考。

选校 / 最终去向

如果你像我一样彩票一个没中,这时候就要根据个人情况具体分析了,包括经济情况、录取项目方向、课程设置、科研机会、找工资源等,此处不赘述。考虑到本人想在国外寻找机会以及个人经济情况,最后选择去往UCSD学习IC,这一方向相比于我本科的电力电子PE(强电)还是有不小的差别,奉劝电气的学弟学妹们在选择美国学校时仔细看项目设置,美国很多排名比较靠前的学校是没有PE的。

TOEFL / IELTS / GRE备考

作为一个哑巴英语省份的做题家,我只能说还是倾注了不少心血。具体备考经验可以看看历年飞跃手册中的经验以及网络资源。

文书撰写

了解如何写一份好的文书,网上有很多资源,历年飞跃手册也有很多经验,我不再赘述。到了开始下笔写的阶段,可以找中介帮写,但是劝学弟学妹们一定要自己把关:外界的帮助只是给你提供一个框架,帮你快速度过“万事开头难”阶段,要想写出一份给自己的申请加分的文书,一定要用自己的口吻叙述经历以及感悟,并且要不断打磨,直到你自己认为不能再打磨地更好。从开始准备资料到完成所有学校各自要求的文书,我可能用了三个多月,是一场持久战。

科研 / 暑研 / 交换 / 实习 / 要推荐信

科研和实习都要靠自己主动争取,被动者不适合留学这条路。

暑研和交换关注教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动态就行,这二者的作用看个人,此处不做评价。

本科时间线

大二:规划+提升绩点;

大三:做科研+竞赛+实习+准备考语言+提升绩点;

大三暑假~申请季:考语言+准备文书和材料

申请季你最后悔 / 做的最正确的(一些)事情

正确的事:尽早开始准备;

后悔的事:也不能说后悔,应该说遗憾。在本科做的科研在一些机缘巧合之下错过了很多真正能提升工程能力以及产出成果的机会,遇到的老师在我看来没有对我的学术道路起到启蒙和引领作用,反而在提交申请后遇到的机会才让我真正成长以及提升了。但人还是要向前看的,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迷茫的时候就先努力吧!

其它

由于本人时间有限,写这篇分享时略过了很多细节,更多的着眼于感受。具体经验读者可以参考历年飞跃手册以及网络资源,只要花心思搜集,绝对够用。但感受这东西每个人都不同,如果读者与我有相似的经历,或许这篇分享可以给你一些参考。

感谢父母对我的选择的尊重以及支持,每到这种人生的转折点,他们永远是我坚强的后盾。

留学只是转向下一个阶段,真正重要的是把握未来的机会,与君共勉!最后祝各位选择留学的学弟学妹们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取得满意的结果!

Last updated